眾所皆知的是,台灣被中國併吞後,迎來的必是慘痛災害,而中國政府正以挑撥離間、恐嚇、蠱惑、拉攏等「統戰」滲入滲出台灣,企圖使災害降臨在台灣人頭上。但比力少有人想到的是,復興母語一也就是台語、客家語以及各種南島語,並以台羅拼音或台灣語假名代替漢字,還有中斷北京話(國語)的利用,或許會是反制中國滲透的有效方式。以下簡單申明在說話和文字上,與中國做出區隔,為何能庇護台灣。
其次,這還能推升中國搞統戰的本錢。舉例來說,在台灣與中國「同文同語」的情形下,根基上只如果識字的中國人,就有資曆成為翻牆到台灣作亂的五毛黨,可是台灣人不使用漢字的話,就只有經過充足培訓的中國人,才能克服文字上的障礙、當得起「對台工作」的五毛了,而這類顛末培訓的五毛,顯然不太可能是廉價勞工翻譯
第一,在說話及文字上做出區隔,可以極有用的防止毛病的親近感產生。因為中國國民黨的「國語政策」及中國共產黨的政策,都是獨尊北京話的,使得「兩岸同文同種」這個謊言變得極度危險,又難以被戳穿,進而讓人以為自己不會被中國人當做異己、幻想能分享到中國壯大的盈利功效。若台灣人能解脫北京話和漢字,要做出「中國人是外國人,多半對台灣有敵意」的正確判定,將會是一件簡單的事。
在中國,和台語較附近的說話-漳州話、泉州話和廈門話的利用生齒,總合也是遠少於北京話,這代表台灣人停用北京話以後,中國當局可用於滲入台灣的人力來曆削減。並且以上三種說話,在用詞上和遭到日語和南島語影響的台語,是有差別的,這對中國政府而言,代表著麻煩,因為不顛末培訓就把說漳州話、泉州話或廈門話的人,扔來台灣搞滲入滲出,很輕易被台灣人識破,而收到反結果翻譯
而且,不使用漢字、並改用台羅拼音或台灣語化名之類的拼音文字的話,來自中國的外來語,在台灣被接管與普及的難度,也會增添,台灣人會變得比力偏向於從英文或日文中,引進新用詞,進而下降中國對台灣文化滲透的影響力、保持台灣與中國間的異質性,到達妨礙統戰的效果。
論壇屬作者個人定見,文責歸屬作者,本報供給定見交換平台,不代表本報立場。
以下文章來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-032926570.html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天成翻譯公司02-77260931